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少見多怪探潮間帶

青螺村潮間帶採紅鬍去
說到潮間帶,澎湖鄉親從小看到老,就像空氣一樣,有啥稀奇?可是看在我這個半居民的眼中卻魅力無限,難道真的是「少見多怪」?

我對澎湖潮間帶第一個印象是參加東北海的海上平台行程,當時剛到澎湖,就像觀光客一樣,由船長的帶領實際接觸體驗潮間帶生物,例如:擅長偽裝的海膽、會噴絲的海參、美麗卻狠毒的銀幣水母、沙碗及五顏六色的珊瑚等。對於蟄居都會的人來說,腳踏實地踩在大海退潮岸邊的經驗確實相當珍貴,後來我常把這樣的行程推薦給來澎湖觀光的親友,他們至今仍念念不忘。後來,當我不再是觀光客,在澎湖住下來之後,發現潮間帶其實無所不在,每一處都有其專屬的故事,潮間帶漂流探險之旅的念頭更在心中蠢蠢欲動。
員貝嶼潮間帶的海膽,小石頭是牠用以偽裝的工具
員貝嶼潮間帶小灰玉螺卵塊裹著細砂形成的沙碗
員貝嶼潮間帶美麗卻狠毒的銀幣水母
老公的校務以及我的家務稍作安頓之後,在清宗大哥帶領下,老公、我以及女兒穿著短褲,換上軟膠鞋,踏上白沙鄉赤崁村的海邊準備「抱墩」。這個漁村是澎湖通往北海重要的門戶,也是清宗大哥生長的故鄉。到了岸邊,剛好退潮,原來日子以及時辰是大哥事先計算過潮汐的。放眼望去,一大片裸露的潮間帶盡是咾咕石塊及玄武岩石塊,與海面連成一片直通天邊,傍晚景色美絕了,但是為了要跟緊大哥,只好繼續前進。不知道走了多遠,總算到達大哥一個月前築好的墩,約有7-8個之多,因為有行家指導,生平首次的拆墩捕魚工作進行非常迅速,女兒更是忙著研究入網的各式各樣熱帶魚並且放生。不知不覺中天色微暗,正當收拾網具與滿框的魚獲準備回岸邊,一抬頭,猛然發現來時路已經消失不見,而我們正立在大海中央,距離岸邊估計有500公尺之遙,再也辨不出東西南北,膽小如鼠的我一時腿軟,幸虧老公及女兒的打氣以及大哥的引導,拖著有如千萬斤重的步履回到岸邊。再望著已經漆黑一片的大海,回神一想:天啊!我當海女耶。

經過這一次突破尺度的海上經驗後,我發現自己不再那麼懼怕海水。接下來三月天,一位湖西鄉青螺村的漁民邀我們一些婆婆媽媽去青螺海邊收立杆網。為此,我們慎重準備抓魚的棉布手套、鐵夾以及裝魚的水桶,坐上9人座的車。到了岸邊才發現因為刮著南風,所以網子上並沒有卡到半條魚,不過大夥兒雀躍的心並沒因此受到影響,因為當時的整個潮間帶岩石上佈滿翡翠綠的海菜,如同絲絨般美麗。我試著採一些,看著晶瑩剔透的海菜從指縫間溜走,非常溫柔的觸感。朋友又建議採紅鬍,這是一種很像淡菜的貝類,牠會把大部分身體埋在砂石下面,採紅鬍的人從牠砂石上的小小咖啡色突出順勢往下挖,就會連根拔起一整棵的雙枚貝,這功夫我也學到了,當天我們豐收80顆紅鬍。後來,我帶老公去,他很快學會了,剛好遇到附近帶著小孩採紅鬍的人,我們二個臨時客串助手幫忙採,大家邊採邊玩邊聊天,非常愉快。青螺這個潮間帶真是老少咸宜、百玩不厭。
三月青螺村的潮間帶佈滿海菜
青螺村潮間帶的紅鬍出土了
青螺村潮間帶傍晚景色
不居住在澎湖,很難體會潮間帶親近的程度。西衛緊鄰著澎科大,是馬公市人口最密集的社區,可是其附近海邊景觀一點不輸觀光景點。住在澎湖的日子,我每天起床習慣看看西衛海。等老公上班去,我獨自一人飆著二輪仔來到西衛社區,經常岸邊沒有其他人,漲潮時我會立在岸邊望著藍天大海深呼吸伸展筋骨,退潮時忍不住往潮間帶玩下去。記得有一次,看到一位老婦人正採著什麼,趨前一問,原來是珠螺,她說明天要去台灣,想帶些給她小嬸,哇!真沒想到這個潮間帶是個天然大冰箱!老婦人一點不嫌我煩,邊聊邊教我採珠螺,沒多久,我們二人已採足了一整桶,希望她小嬸能感受她這種野人獻曝的心意,好好珍惜才是。
 
回想剛到澎科大,近中秋節的一個晚上,在校園散步時看到幾位同學與老師正在烤肉,看到旁邊整整一臉盆的厚殼仔,原來是他們當天傍晚一個小時的戰利品 ,幾個同學合力在學校圍牆外潮間帶採來的。烤肉可以就地取材,這是個多麼特別的校園!
厚殼仔

住在高雄的三哥三嫂臨時搭台華輪來玩,剛好晚餐前有一小時的空檔,於是他們騎著歐都拜緊跟著我的二輪仔,來到西衛海,看到潮間帶,這二位年歲不小、嚴肅又有潔癖的人,絲毫不猶豫就下去玩了起來。和小螃蟹玩,並且捕捉到夕陽下山的霎那。此情此景,讓我想起國中下課時,經常跟著三哥綁著他潛水抓到的大魚一起騎著單車回家的歡樂時光。
西衛海邊的小螃蟹
差一分鐘就要沉下去的太陽-於西衛海
澎科大面海的景觀屬國內獨一無二,但是校園與海邊隔著圍牆,我總覺得有所欠缺。後來得知多年前澎科大已有東擴校地的計畫,完成後這圍籬將不再需要,可至少增加4.5公頃的校地,這是以漲潮面積保守計算的。聽老公說,新校地上面分佈許多私有地、墓仔埔、國有地及縣有地,一聽到這,我心都涼了,老公還說他4年任期恐怕無法完成徵收,因不但未曾編列經費,複雜度又高。然而,在總務長以及承辦單位同仁努力奔走下,從編列經費到土地徵收完畢,歷時3年,總算在老公卸任前1年完成所有徵收工作,讓一個國際級的風車認證中心得以在新校地上面設立。

澎科大東擴校地上新設的風車認證中心
有一次女兒來澎湖小住,剛好老公要帶我去看澎科大這塊新校地。一聽到潮間帶,她顧不得剛剛退燒,當起了跟屁蟲。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很特殊的海蝕玄武岩地形,像一顆顆的巨大洋蔥,這景觀曾在奎壁山看過,真是特別。在這潮間帶,介殼類之多不在話下,例如燒酒螺、珠螺、厚殼仔、海星等舉目可見,不過最驚訝的是發現海葡萄的蹤跡,這可是日本料理中非常高檔的食材!

澎科大新校地上的玄武岩海蝕地形


澎科大新校地上稠密的燒酒螺


澎科大新校地潮間帶的海星


澎科大新校地潮間帶發現的海葡萄
澎湖群島海岸線特別長,各個潮間帶皆富含不同的特色,作為潮間帶的故鄉,澎湖應該當之無愧。雖然離開了澎湖,澎科大校內潮間帶到底會以什麼樣貌出現?令人充滿想像與期待。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再來見證這全國唯一潮間帶大學的獨特與美麗。

從澎科大校園內看到的新校地


 

2 則留言:

  1. 人間最美好的回憶,莫過以童年的遊戲,及鄉間的生活.澎湖的美要有時間悠閒的心情去體會.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啊!如果匆匆來去,心情沒有轉換,就會辜負了周遭的美景。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