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寺廟好風光

東甲北極殿
同窗好友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博士於2013年夏天應澎科大之邀前來演講,同行的吳夫人出生於馬公,於幼年舉家遷居台灣,對澎湖印象已然模糊,她只記得兒時經常在「東甲宮」前庭廣場嬉戲。我以為50多年過去,東甲宮可能只存留在回憶中,沒想到後來我循著她說的署立澎湖醫院方向,竟找到了東甲北極殿,就是俗稱的東甲宮。我在文雅清幽的廟庭前漫步佇立,仍見幾個孩童追逐遊戲著,正如同少小離家老大回的吳夫人所形容當年的景象。這座被後人細心呵護的東甲宮,無視於滄海桑田,仍舊默默庇護著祂的子民!


北甲北辰宮,周圍美食店家林立
東甲北極殿、南甲海靈殿及北甲北辰宮並列為馬公(古名媽宮)三大甲頭廟,善男信女各於所居住的甲頭廟內參拜。我原以為要相當長的車程才能遍尋,萬沒想到這三座廟幾乎比鄰座落,在走路距離內就能找到嚮往的這三處景點,真是令我驚喜。心中發想著,是否區區一牆之隔的鄰居分別參拜著不同的神明?更有趣的是,這麼近的空間,竟劃分出截然不同的產業聚落。除了號稱「議員街」的民權路位處東甲外,想起吳夫人出身書香門第,對照「東甲好筆尾」果真貼切;北甲宮附近的春仁糕餅歷史悠久,周圍的美食店家密集,讓我想到「北甲好龜粿」;旅居越南的洗董事長說他小時候經常在南甲沙灘上遊玩,當時沒有港口必須借助接駁船,這產業隨著馬公港的闢建已經消失,而今日馬公港附近交通運輸租車業卻特別發達,似仍呼應著「南甲好櫓尾」的俗諺。下次如果你遇見馬公居民,可以問他(她)屬哪個甲頭? 這可是在地式的招呼喔!
改建中的南甲海靈殿
澎湖共96個村莊,廟宇近200座,密度居全台之冠,是澎湖一大特色。除了全縣公廟的「觀音亭」、「城隍廟」與國定一級古蹟的「天后宮」外,均屬於區域或宗族參拜性質的廟宇,不但在村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更具有許多特色。

特色一:規模大。基於輸人不輸陣的氣魄,許多村莊的廟宇相繼改建,精雕細琢的建築外觀以及莊嚴華麗的廟堂設施相當可觀。最著名的,要推馬公鎖港紫微宮。飛機到達馬公時,稍加注意,有時可以從空中看到一座巍峨的神像矗立在廟宇屋頂,這是紫微大帝。據傳這座廟宇興建過程由村民主動奔走募款,歷經多年才有今日7層樓高的建築。現代化電梯、LED照明、潔淨舒適的洗手間等設施,連台北的廟宇都不容易見到。
鎖港紫微宮
特色二:廟會活動興盛。除了自家廟宇神明的壽誕、成道日期的廟會活動外,其他廟宇也會聯合慶祝,共同遶境祈福,甚至與台灣的友好廟宇串聯。所以有人形容澎湖每日都有廟會活動,可不誇張。有一次,我前往馬公港迎接搭台華輪前來澎湖旅遊的親友,當艙門打開霎那,意外目睹了從高雄渡船而來的迎神隊伍,伴隨著鑼鼓喧天,好不震撼!神轎、千秋寶艦、鑼鼓隊、涼傘、各式神明陣頭的三太子等諸神,經常出現在遶行隊伍中,聽說還有神明騎著沙灘車遶境的!到了元宵節,那更是廟會活動的最高潮,可以熱鬧三天三夜。特別不可錯過的,是西嶼外垵溫王宮,澎湖所有的乞龜祈福橋段,這裡都齊全。包括攢燈腳、船燈、武轎踩街、晃轎、陣頭、涼傘、夜巡陣符、遶境、過平安橋等,還有元宵乞龜、燈謎猜射、提燈發放等節目,我每年必到這裡感受最傳統的鬧元宵氛圍。

特色三:功能多元化。每座廟宇所供奉神明,均傳遞忠孝節義的普世價值,通常同一座神殿供奉數尊王爺。雖然已是網路時代,但是村民遇到重要決策,例如建造新船、動土、婚嫁等,仍習慣到廟裡求籤擲筊。除了信仰中心之外,村莊廟宇肩負即時資訊真人廣播放送任務,而廟口前也是村民生活用品採購的方便所在,許多行動商店習慣在這裡停留。廟宇更是藝文中心與生態展覽館。我曾多次造訪紫微宮,參拜後順道觀賞地下室展覽館內奇石、花燈、紙雕等,均來自澎湖在地鄉親、受刑人的作品與收藏,感受滿滿的文藝氣息。烏崁靖海宮結合村民活動中心,設有展覽館,展出特定收藏作品,我曾在一次偶然的參訪中,欣賞到難得一見的咾咕石展。此外,位於西嶼鄉竹灣村的大義宮殿內設有珊瑚礁洞穴,洞內大部分空間與牆面綴滿形形色色的珊瑚礁,讓人彷如置身海底宮殿,觀光客經常造訪;洞內飼養數隻海龜,雖然幾年前曾引起人道爭議,後因考量野放後適應環境困難仍在池內飼養著。

偶然機會裡在烏崁靖海宮欣賞到難得的咾咕石展覽

烏崁靖海宮
竹灣大義宮
特色四:志工人力素質高。廟宇是典型的組織,除了有給職的廟務行政人員之外,還有許多無給職工作人員,主要負責管理委員會及各項分組業務和擔任解說。住澎湖時,身邊許多各行各業事業有成,學有專精的朋友義務參與村內廟宇相關工作,經常邀我們到他們廟裡走走,參觀慶典活動。最近一次回澎湖,來到觀音亭,意外遇到澎湖水產學校退休的教師,他為我們做了非常精彩的解說,受益很多;他還為我們引見管理委員會的主要幹部,都是事業、職場傑出貢獻的退休人士,在各組別發揮各自專長,繼續貢獻鄉里,非常難得。

特色五:連結校園。
今(2016)年3月,有一則新聞,內容是苗栗縣頭份國中3名課業表現不錯的學生,於放假期間參與陣頭活動,且因連假後缺課被校方依規定記過。校方回應係基於善意,希望學子不要誤入歧途。可見時至今日,在許多地方,廟宇活動的負面形象是根深蒂固的,經常讓人聯想到幫派鬥毆情節。但在澎湖卻不然。每當重要的廟宇慶典節日,我們經常看到村內小學組成的陣頭隊伍擔綱表演。有一年元宵,在外垵溫王宮附近,我們還看到一群幼兒園小朋友,扛著迷你版的神轎與涼傘,在老師帶領下,蹦蹦跳跳興奮地遶著境,吸引許多人的目光。
澎胡科技大學的通識教育中,設有體驗澎湖在地廟宇文化課程,頗受學生歡迎。在澎湖時,我曾參觀「廟宇文化攝影展」課程成果發表會,同學們透過攝影鏡頭訴說神像背後的故事,並以藝術方式呈現廟宇內涵。目前,體驗澎湖在地廟宇文化已成為澎科大經常開設的課程,可謂在地化的典範大學。
廟宇文化攝影展宣傳海報
廟宇文化攝影展作品之一
廟宇文化攝影展作品之二
廟宇文化攝影展作品之三
我的幼年時期住在高雄,每當陣頭神像或舞龍舞獅隊伍出現,就急忙躲在廁所裡許久不敢出來,年長之後對廟宇更加陌生。在澎湖4年的生活,從接觸到理解,進而接受與欣賞,對我來說,是一項突破;對澎湖來說,如果不是多采多姿的廟宇文化資產,又怎會感動我這從不接觸廟宇的人?廟宇是澎湖居民生活中重要而正面的一環,來到澎湖,千萬不能錯過這隨手可得的珍貴文化資產。

太子爺神像原來有這麼Q!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