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校長也帶隊

為搶灘成功歡呼
大多數人都有旅遊的經驗,途中的導覽解說有助於快速認識參訪景點。但對我來說,能記得的內容著實有限,尤其是一些照本宣科式的導覽。如果內容中能搭配著生活經驗或是應景的故事,就較能深植人心。伴隨老公居住在澎湖的日子裡,很幸運接觸了許多領域的在地生活達人,聽他們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如今回味起來,正如陳年美酒般香醇迷人。


澎湖島嶼數量多,散落在台灣海峽各方位,有遠在天邊的、退潮才能見到的、無人居住的、屬自然保護區不能登島的等等。90幾座島嶼大致依照形狀、顏色、方位、地形、特殊典故或不知原因等命名,記憶這些島嶼名稱,對我來說已是極大挑戰,更別提辨識了。剛到澎湖落腳,清宗大哥經常載著我們到澎湖本島各地瀏覽,不管在哪一角落,舉目所見汪洋中的島嶼,他都能喊得出名字。這是否與他小時候曾在無人島天天面對無涯大海,度過一段原始的漂流生活有關?清宗大哥提到自己退休後才開始學釣魚,因為以前漁業資源豐富,下了班回到赤崁村海邊,隨手網來就是晚餐的海鮮。又聽他說,早期曾有一個小孩因來不及於漲潮前回到岸邊而在北海小島上被海水吞噬的悲劇。原來,離島居民面對生存的挑戰,需要更多的求生技能與無比堅忍的韌性!初來乍到,澎湖群島的美麗與哀愁,已深深觸動我心,探尋澎湖島嶼故事的想法逐漸在心中醞釀。

踏上桶盤嶼是五年前的事,景象至今仍歷歷在目。翁老師帶領我們沿著矗立柱狀玄武岩的海岸邊環島步行,對照一般旅遊文獻形容這些如羅馬神殿的石柱,我倒覺得較像篳路籃縷的眾多先人對這島嶼提供永恆的守護。翁老師特別提醒我們,岩柱隨時在崩落,柱頂的石頭下次再來可能已不復見,因此,我早已將桶盤島上石柱的形狀與玄武岩節理刻印在心裡了。接著我們一行登上虎井嶼,島上人煙稀少,只見港口二隻慵懶的狗陪我們曬著太陽。我試著想像三、四十年前此地聚落興盛,許多孩子互相追逐嬉鬧著,蹦蹦跳跳,偶爾架起疊羅漢,採些野地仙人掌果實解渴的情景。一位朋友告訴我,年過半百後回到故鄉虎井,怎麼以前覺得難以攀爬的石坡,如今只要幾個步伐就跨過去了?少小離家老大回,發現故鄉更親近,這真是有趣的感觸。
隨時會崩落的玄武岩石
桶盤嶼岸邊的玄武岩石柱環繞整座島嶼
吉貝嶼距離澎湖本島只有15分鐘快艇航程,名聞遐邇的沙尾沙灘及水上活動,是許多觀光客的最愛。我也是這裡的逐浪之客,不管在熱情的夏天或是寂聊的秋冬,都留下許多我與親友們的歡樂印記。不過最難忘的,是在第四度造訪吉貝,由曉儀父親帶領我們,體驗非常難得的石滬文化。在漁業資源豐富的年代,石滬不但是捕魚的先進工具,也是村民重要的財產,因此有「無滬娶無某」的說法。據說當時還有許多人寧願捨棄教職從事辛苦的漁撈工作,求取數倍於教職的收入,可謂今非昔比!由石滬所架構的漁撈產業,不但能保持海洋生態平衡,塑造社會秩序,村民之間經由石滬形成緊密的互助合作關係,足可媲美家人或親戚的情感。目前吉貝石滬數量之多居國內之冠,我們觀望著遠處曉儀家的石滬,遙想當年一眠八千公斤漁獲的熱鬧景象。吉貝附近因為黑潮支流經過,漁產種類多且特別美味。來到石滬文化館,燈箱所展示的吉貝魚類資料與食魚文化,內容精彩細膩,值得細細品味。擔任志工的曉儀媽媽以及其他志工娓娓道出各種魚類流行的俚語,讓我們見識了極富內涵的食魚文化,足以媲美世界珍貴遺產(World Heritage)。原來,不玩水的吉貝旅遊行程更勝一籌。曉儀爸爸媽媽-吉貝島上的神鵰俠侶,謝謝你們精彩的導覽!
吉貝是石滬的故鄉

展示吉貝魚類資料與食魚文化的燈箱

再會了!吉貝島上的神鵰俠侶
澎湖東北海崎頭附近有幾家海上平台,充分彰顯澎湖的旅遊特色,也是我所安排親友團必訪的旅遊行程之一。其中有位船長兼導覽員-陳順湖先生,由於風格迥異於一般導覽,深得所有親友團的肯定,我更是屢玩不膩,每次都有意外驚喜,讓我更融入島嶼生態環境。船釣時,他會主動加碼,更換漁場讓遊客盡興;潮間帶踏浪而行,他不忘提醒遊客呵護珊瑚生存的空間;員貝嶼登島了,當心喔!我們的腳正踩著謙卑的風茹草;老家院子的籬笆很矮,跨二、三步就可採到熟透的木瓜,甜度破表;鄰居挖海膽的阿桑好親切;船長營造的氛圍,讓80歲阿嬤也能跟我們一起搶灘;沒有很多鳥的鳥嶼,馬鞍藤是寶,將葉片貼在鼻頭,防曬效果一級棒。這樣的導覽多麼隨興!讓我們這些資深公民化身為頑皮的孩子,跟隨他的腳步,在自家庭院玩著水路雙棲的遊戲。
隨著船長在潮間帶踏浪而行

隨興的船長

80歲的阿嬤搶灘ING
以上這些導覽深深影響了我。也許是感染了澎湖人好客的特性,很想把自己體驗澎湖的美好分享給至親好友。除了主動邀約外,還親自安排行程兼做導覽。起初尚不熟悉,曾發生找不到私房沙灘的糗事,於是學到看潮汐表調整行程。閒暇時,我則勤做功課。經常透過洪國雄老師的著作,瞭解澎湖的魚介貝類以及漁具漁法。最不可思議的,我開始鑽研澎湖獨特的火山地質,這原是我中學時期最厭惡的課程,瞭解後竟讓我喜歡上了玄武岩。
古老的玄武岩石柱

百褶裙玄武岩奇觀
展現秀麗面貌的玄武岩
吸收了豐富的故事,也做足了功課,於是開始期待親友團的到訪,讓我有機會客串地陪的工作。雖然不如專業旅遊行程緊湊熱鬧,卻有不少可取之處,也有客製化的行程。例如,退潮後細緻的沙灘上出現的水流波紋,會讓親友流連忘返。大夥兒追逐著海面上的夕陽與晚霞,彷彿年輕了20歲。有一次,海洋大學蕭老師伉儷來訪,漫步在篤行十村寂靜的眷村,他反覆聆聽張雨生的歌,若有所思,讓我不忍心打擾呢;校長會議時,我帶著時髦的校長夫人及其他貴賓來到山水沙灘,大家深受美景感動,這位夫人手提著斷了跟的高跟鞋,赤足在沙灘上奔跑,一邊打電話形容她的享受,並且約好台灣的姊妹下次要來這裡旅遊;好友阿瓊帶領合計超過千歲的高齡長輩來,路過外垵漁港,隨意在小7商店路邊悠閒地飲著咖啡,共享難忘的漁村黃昏。
退潮後沙灘上的水流波紋

欣賞落日餘暉

追逐海上的彩霞

追逐西衛的落日
料想不到,曾幾何時,澎湖群島的風土民情我也能朗朗上口,信手拈來,扮起澎湖居民,對來訪的親友傳遞在地生活情懷。招待親友行程中,不知為什麼,我常被當作是「帶隊的」(導遊的意思),後來慢慢覺得習慣,乾脆直接承認了!有次老公陪著來訪的好友參觀篤行十村,一邊聊一邊解說,巧遇澎科大打工的學生,正為觀光客導覽,這位同學忽然迸出一句:「校長,你也帶隊啊?」,眾人頓時捧腹大笑。說真的,我很喜歡這樣的招呼方式!任何人,只要懂得澎湖,喜歡澎湖,逗陣來導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